听力好坏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听力障碍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仅次于关节炎和高血压。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问题迫在眉睫,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听力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
过了60岁,一半人听力下降
问:人的听力在一生中会经历怎样的变化?
人的听力轨迹由出生时的基线听力及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比如,小时候基线听力为25分贝,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破坏、保护因素影响,使听力水平不断变化。当破坏一直大于保护因素时,就会慢慢“耳背”。
问:老年性听力损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耳背”是一种高发慢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最常见的老年性耳聋,其特征是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主要表现有:需要讲话的人大声重复,难以区分高音,在嘈杂环境中难以理解对话,听男性比听女性说话的声音更容易一些。此外,会感觉某些声音太吵并产生烦躁的情绪,还常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的症状。
问、听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与增龄是否有直接的关系?
老年听力损失,一般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听力下降。
增龄是最主要内因,会导致听觉器官老化、内耳毛细胞逐渐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发病率在20~29岁时为3%,60~69岁为49%,超过85岁时高达80%。澳大利亚一项老年性耳聋调查显示,43%的听力障碍患者有家族史。此外,很多外在因素也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持续暴露在嘈杂环境中,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等。
听力下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我国老年人听力下降发病率如何?
老年人听力下降已成全球性问题。美国一项调查显示,65~74岁人群中,约有1/3患有听力损失,75岁以上人群中近一半有听力困难。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听力障碍患病率约为30%~60%。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听力残疾比例高达11%,人数超过2000万,其中,老年性耳聋占据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首位(51.61%)。
听力下降会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影响?
很多人觉得人老了耳背很正常,殊不知,听力下降不仅会导致老年出现交流障碍,还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需要全社会给予足够重视。
1.言语沟通不畅。老年人听力下降早期主要表现是听不清,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言语交流困难。当听力下降严重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很困难,导致老人因沟通不畅主动减少社交。
2.心理问题增多。听力下降后,老年人逐渐会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研究发现,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而且,随着听力下降加重,老年人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导致衰老加速、生活质量下降。
3.引发老年痴呆。多项研究表明,听力下降后,不加干预会增加老年认知障碍风险。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患有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的人,患痴呆的速度会加快30%~40%。最近一项针对美国大量人群的研究得出结论,听力损失每10分贝,认知减退率就会增加。反之,通过改善耳聋,可以降低8.2%的痴呆风险。
4.避险能力下降。听力下降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研究显示,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中有20%伴有平衡障碍。由于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音,如交通鸣笛、火警、周围人提醒等的感知能力下降,他们对危险警告信号的方位判断也会出现问题。这些都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临床治疗办法多
问:老年人听力下降有哪些治疗办法?
老年性听力下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主要是佩戴声音放大装置,包括助听器、辅听器(非医疗器械),还可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辅以药物治疗,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病进展。
听力损失在80分贝以内的患者,可借助助听器放大声音,听的更清楚。需注意,助听器应由听力技师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个性化选配,不能随意购买佩戴。人工耳蜗是一种代替病损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的半植入式医疗电子装置,适用于听力损失在80分贝以上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在患者有条件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植入人工耳蜗是更优方案。有研究表明,植入人工耳蜗后,无特殊情况的老年人在康复后可接近正常的沟通交流水平,并且会显著改善社交和心理问题,同时改善认知,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近期在国际6项相关研究中,有5项研究证明了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蜗后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采取一般药物治疗,首先治疗与老年性耳聋密切相关的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此类疾病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老年性耳聋的重要诱因。其次是采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进一步延缓听觉神经的退行性变。
问:预防听力下降,需要做什么?
人的听力能力很像空气,很重要但也经常容易被忽略。当它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科学用耳的意识,保护听力,提早预防。首先,注意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其次,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如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其三,保持膳食均衡和良好的心态,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对于老年人来说,树立信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其四,要进行定期的听力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千万不要不管不问,让“耳背”毁了我们本该平静安逸的老年生活。最后,适时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问:市面上保护听力的保健产品是否有用?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针对听力下降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助听器、人工耳蜗和康复训练。减少不科学的用耳习惯比使用保健品更有意义。
关注耳健康,应该把保护听力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里,比如每天尽量减少戴耳机的时间、降低听歌音量,每天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坚持下来会对我们保持良好的听力有极大帮助。
重庆仁品专家温馨提示:要养成科学用耳习惯,注意用药安全,减少使用耳机,限制高脂食物。